俄乌冲突的停火谈判备受国际关注。首轮谈判历经二十余小时,双方重点围绕停火议题展开博弈。尽管会后声明显示谈判取得进展,但实现全面停火仍然面临诸多挑战。 关于黑海航运问题,是此次谈判中的关键症结所在。该问题源于2022年7月达成的黑海粮食倡议:协议允许俄乌双方经黑海出口各自的粮食、化肥和农产品。然而,这项旨在保障全球粮食供应的倡议,在一年后便宣告失效,黑海航运安全再度面临挑战,这也成为当前谈判需要重点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。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近日表示,重启黑海粮食倡议的谈判预计将面临重重困难。谈判复杂性源于需要深入讨论的细节问题众多。俄方强调,此前俄罗斯方面严格履行了自身在协议中的承诺与义务,但针对俄罗斯的承诺却未能得到有效兑现,俄方认为这构成了不公正待遇,也将成为谈判的关键障碍。 黑海粮食协议旨在保障乌克兰粮食通过黑海港口安全出口,俄罗斯农产品与化肥也能顺利进入国际市场。协议初衷是缓解全球粮食危机,优先向贫困国家输送粮食。然而,实际执行中,大量乌克兰粮食最终流向西方国家,未能有效解决贫困国家的粮食短缺问题,协议的最初目标未能完全实现。 西方制裁严重阻碍了俄罗斯农产品和化肥的国际贸易。一年后,俄罗斯退出黑海粮食协议作为回应,旨在对等反制限制其产品出口的行为。这一举动反映了俄罗斯认为该协议未能确保自身经济利益的立场。 乌克兰粮食出口面临严峻挑战。俄罗斯控制黑海制空权和制海权,并占据乌克兰沿海大片领土,使得乌克兰仅剩少数港口还能勉强运作。这些港口还受到俄罗斯的封锁和威胁,粮食外运阻碍重重。 因此,唯有俄罗斯解除封锁,乌克兰粮食出口困境方能得到有效缓解。 乌克兰素有“欧洲粮仓”之称,是全球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。该国盛产玉米、小麦、大麦、葵花籽等作物。其玉米出口量占全球总量的15%,小麦出口量占10%,位居世界第五大小麦生产国之列。传统上,乌克兰的小麦主要销往中东和欧洲,而葵花籽油则主要出口至欧盟和印度市场。 俄乌冲突爆发后,乌克兰农产品出口受阻,对全球粮食市场造成显著影响。由于海上运输通道受阻,乌克兰大量玉米、小麦等农产品滞留国内,无法进入国际市场。与此同时,国际市场上小麦和玉米价格因乌克兰供应短缺而持续上涨,加剧了全球粮食价格波动,引发市场不稳定。 乌克兰曾尝试陆路运输粮食至欧洲,途径波兰。然而,此方案面临诸多问题。首先,卡车转运成本高昂。更重要的是,乌克兰粮食的价格优势冲击了波兰本土农业,引发波兰农民的强烈不满和抗议。他们甚至聚集在边境,拦截来自乌克兰的运粮卡车,阻碍了陆路运输的实施。 乌克兰粮食出口困境,陆路运输难以弥补海运中断造成的巨大缺口。卡车运输不仅成本高昂,运力也远逊于海运,长途跋涉更消耗大量燃油,导致大量粮食积压,严重影响乌克兰的财政收入。此问题的根源在于相关国际承诺未能得到有效遵守,各方信任缺失,最终导致多输局面。 |